- 相關推薦
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
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,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,讓自己銘記于心,這樣我們可以養(yǎng)成良好的總結方法。是不是無從下筆、沒有頭緒?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,僅供參考,歡迎大家閱讀。
此次陶藝制作總共有五節(jié)課,每節(jié)課所做的工作都不同,感觸和樂趣也各有不同。
第一次課是手捏和盤條。手捏就是跟小時候玩橡皮泥一樣,把泥巴捏成一個造型,但是成品的中心必須掏空,否則燒制的時候容易炸裂;盤條比較容易,就是把泥巴就是把泥巴揉成一小段小段的長條,然后再將這些長條一圈圈盤起來作為一個器皿的側壁,當然下面也要墊一片薄泥作為底部。這次課上我本來想手捏一只小豬的,可惜沒顧及好體型,做好后掏空時由于目標過于精小,再要掏空肚子跟大腦十分棘手,最后在我的百折不撓的掏刮下小豬豬的腦袋不堪騷擾終于裂掉了......受到這樣的打擊,我決定在盤條的時候保守點,相比別人很多人都在做很有特色的藝術品,我選擇了樸實無華的杯子,雖然做出來有點丑但是想到剛剛被我摧殘的小豬也就覺得很慶幸了。
第二三節(jié)課是制作拉坯作品,課上每人都有一臺拉坯機,那個機器以前只在電視上看過,所以以前還是覺得比較神奇,真的看的話才發(fā)現(xiàn)就是一個靠電動皮帶轉動的原盤面,不過拉坯這個工作卻沒有那么簡單,老師講的要領大致可以變成三句口訣:心平氣和 逆向發(fā)力
由下而上。所謂心平氣和就是說在拉坯的過程中要保持內(nèi)心的平靜,拉坯是一個很講究精細的工作,主要是把坯體整理的均勻對稱重心居于圓盤的中心,一不留神就可能把圓盤上的泥巴帶的對圓心做環(huán)繞運動。逆向發(fā)力和由下而上是指雙手的發(fā)力和運動必須遵守的原則。拉坯完成后就可以在均勻的坯體上出產(chǎn)作品了,本來沒想過要出品藝術品的,可惜自己太過于粗心,把有的標準的碗或杯子的側壁扭完,又難以補救只能做成藝術品了。
上一節(jié)課是修坯課,這個對我來說簡直是災難,都怪我當初拉坯出來的作品都太厚,雖然工具很齊全,但是還是要刮。修。掏半天,而且膽戰(zhàn)心驚的,生怕把我的成果掏破了,雖然自己做出來的作品很不起眼,但是畢竟花了我很多心血,所以還是敝帚自珍的四件作品一節(jié)課3個小時才修出來一件,效率很是低下,剩下的只有拿回寢室繼續(xù)修整。祈禱在最后的燒制中能有一個好的結果吧!
總的來講,覺得此次陶藝制作課收獲滿大的,有茫然,有焦慮,當然更多的是創(chuàng)作和收獲的那份快樂和滿足,感謝此次指導我學習的各位老師與學長,也感謝給位幫助我的陶友們,作為一個大三明年就要畢業(yè)的學生對于能修這門課程深感榮幸,此次陶藝制作課是我大學以來最快樂的公選課經(jīng)歷!
【對參觀陶瓷實訓的心得體會】相關文章:
實訓參觀心得體會04-04
工廠參觀實訓心得體會11-28
建筑陶瓷實習報告06-08
建筑參觀實訓報告范文(精選6篇)12-01
陶行知文集心得體會03-23
學習陶行知心得體會04-27
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04-28
《陶行知教育名篇》心得體會05-11
學習陶行知思想心得體會03-21